转自:拂晓报
目前正处于暑期出游高峰期,有许多户外爱好者选择野外露营,在畅享户外欢乐的同时,千万不能忽略一些隐藏在大自然中的健康风险。
近日,李先生因在野外露营,不小心被蜱虫咬伤,最后住进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急诊科EICU救治。据悉,李先生野外露营后开始发烧,最高达到39℃,自行服药,体温一直降不下来,而且全身长满了红色丘疹,不痛不痒。初步评估病情:患者出现高热、胸闷、气喘、急性心衰和急性肾功能不全,更为严重的是伴有血小板减少及凝血功能障碍,病情危重。医生安排其入监护室治疗,通过各种检查,在患者的血液中检测出立克次体。
据介绍,立克次体于1983年在日本首次报道发现,该病可通过恙螨、蜱虫为媒介传播。患者临床表现为发热、皮疹,多数预后良好,少数会因血管内皮损伤、凝血功能障碍引发肺炎、心肌炎、心力衰竭、脑膜炎、脓毒性休克等并发症,如果不及时救治会引发死亡。此次立克次体感染导致李先生的心脏、肾脏功能受损严重,医生对其进行了精细化的脏器功能维护和支持治疗,做了两次床旁血液透析。经过20多天的对症治疗后,患者才康复出院。
特别提醒,人们在户外活动时应该做好以下一些防护措施。
1.避免在丛林或灌木中坐卧休息。
2.露营时关闭帐篷的窗户,防止飞虫进入帐篷。
3.外出游玩时穿长袖长裤,进入植被茂密地带应扎紧袖口,减少皮肤的暴露,尤其是小孩子。
4.出行前备好驱虫液,可在皮肤暴露部位喷洒,减少毒虫侵害。
5.回家后及时更换衣物,及时洗澡,重点关注腋下、后背、脖子等隐蔽部位。
6.若被毒虫叮咬,要密切观察局部有没有因感染产生的水泡,是否会发高烧等。一旦出现异常情况,应及时就医,千万不能麻痹大意。
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张子晴